【生活闲聊】关于生活点点滴滴我想说

相信大家生活里总会遇到一些人生难题、恼人琐事、奇葩经历、无聊闲话等,不想和家人倾诉,又不知去哪抒发情感。那就到这里发表言乱,听听大家的想法吧~ 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一山更比一山高。
 
热门讨论
5讨论

“英国医学杂志编辑质疑辉瑞疫苗有效性只有29%”,这是标题党还是真的?

最近有种关于辉瑞疫苗的质疑说法好像很多中文媒体都在发,说辉瑞公司公布的保护力95%是不可靠的,真实的疫苗保护力只有19%到29%………… 大家有看过这个吗?没看过的我先介绍下 这个来源是BMJ(英国医学杂志)的博客网站上的一篇文章,题为Peter Doshi: Pfizer and Moderna’s “95% effective” vaccines—we need more details and the raw data(Peter Doshi:关于辉瑞和Moderna“95%有效”的疫苗,我们需要更多细节和原始数据)。作者是BMJ的副编辑Peter Doshi。虽然BMJ很厉害,是最古老的医学期刊之一,但是这个博客网站目测谁都可以发文,没有门槛,和那种需要peer review的严谨出版物不一样。 作者在文中对疫苗有效率提出了几个质疑。 一个是接种疫苗的志愿者中出现了大量疑似病例,虽然这些人核酸检测是阴性,但他们很有可能也被感染了。如果把这些病例算上,那疫苗的有效性只有19%-29%。辉瑞公司当时的临床实验报告中一共汇报了170个确诊病例,8例来自疫苗组,162例来自安慰剂组,得出疫苗有效率95%。作者引用的数据来自于FDA的疫苗审查报告,里面提到了3410人有不适临床表现,其中1594人在疫苗组,辉瑞公司的报告里没有提到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 另一个是辉瑞疫苗试验因为“方案偏差”排除了将近400个志愿者的数据,其中有300多来自疫苗组,分布严重不均,也不知道为啥。 不过已经有媒体对第一个质疑进行了反驳。作者Peter Doshi的质疑是基于核酸检测不准确,疑似病例其实都感染了的推测。如果这个推测是真的,那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只有5%,而这肯定是不成立的。 而且听说作者Peter Doshi是个坚定的反疫苗人士,BMJ的博客网站也是他向疫苗开炮的主要阵地。 大家看后怎么觉得哇?是作者为了反疫苗挑刺,然后那些营销号就拿这个当标题党?还是辉瑞公司发布的数据真的不太靠谱啊?
2021-01-13 09:07
1.9k次浏览
5讨论

丹麦幼儿动画被批涉黄展示超长丁丁,惹家长众怒,小孩子应该看这种动画吗?

小朋友都爱看动画嘛,不知道大家小时候看的都是什么样的动画,大闹天宫?还是柯南、哆啦A梦?大家长大后又为自己的小宝贝们选择了什么样的动画呢? 最近丹麦广播电视公司新出了一款给4-8岁儿童观看的动画,名字叫John Dillermand,在丹麦俚语中就是“丁丁男”的意思。 动画在丹麦DR Ramasjang播出,在丹麦的地位就相当于PBS Kids频道在美国。它的主角是一个有着全世界最长丁丁的大叔,有这个超长丁丁就像他拥有超能力一样。动画讲述了这个大叔和他无所不能的丁丁的故事。 动画的画风还是很可爱的,妥妥的儿童动画,但是内容就…… 比如,在某一集中,这个大叔用丁丁遛狗,而在另一集中,他像蛇一样的丁丁,在动物园里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动画播出后就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出现。主要的批评意见有这几种: 看超级英雄的时候会羡慕那些强大的能力,那这个动画是什么呢,想表达生殖崇拜吗?小朋友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判断是非,这个动画会不会让他们觉得丁丁很有趣,在遭遇恋童或者其他对儿童侵害的行为时,只觉得正常而不知道保护自己?而且动画片里还有桥段是主人公控制不住自己的丁丁,那是想告诉小朋友什么呢,男性控制不住下体是正常的? 不过丹麦人对这个动画的态度其实是挺分化的。 一个愤怒的丹麦网友在DR Ramasjang频道的Facebook留言:“在metoo出现的这个时代做这种动画,我真的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想想看还有那么多可怕的恋童癖事件!孩子们应该觉得和丁丁玩是很有趣的吗?……这太荒诞了!” DR Ramasjang频道回复了这名网友,说这个动画是虚构的,表达对身体部位的好奇在讲述故事中是很重要的。这个频道此前出过很多关于人体和性的节目,比如他们就曾在节目中请来许多人,对着观众席上小朋友脱衣服,向他们展示真实的人体应该是什么样的。 也有很多丹麦人觉得这在丹麦太正常了,他们就是这么开放,相信他们的孩子已经受到了正确的性教育,自己可以判断是非。如果不喜欢这个动画,也可以选择不看。 不知道大家对这个内容怎么看,反正我一个成年人都不想看这种东西,更别提让我拿去给小孩看了。。。
2021-01-12 09:39
2.2k次浏览
3讨论

一名中国博士生在芝加哥连环枪击案中去世😔年轻的生命本该前途无量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到这个新闻,太沉重了。 就在上周六,一名枪手在芝加哥横行,向遇到的路人随机疯狂开枪,造成4人死亡。公寓保安、下楼取信的老奶奶、杂货店的收银员和顾客等等,都倒在他的枪口下,有的重伤在医院里抢救,还有的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 这场枪击案中的第一个遇难者,是一名来自中国留学生,正在芝加哥大学攻读他的博士学位。年仅30岁,本该是前途无量。 这名学生叫Yiran Fan,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在剑桥大学读过硕士,在芝加哥大学读的是Financial Economics方向的博士。他的同学和老师,都说他是个优秀、聪明、有天赋的学生。他本该在多年寒窗后大展宏图,继续在他选择的道路上发光发热。可是谁也没想到,他的未来在寒冷的冬天里,被一个无差别攻击的枪手生生阻断了。 当时他正坐在租住公寓的停车场里。枪手突然出现,击中了他的头部。 最为讽刺的是,这名枪手竟然和救死扶伤的提灯女神南丁格尔同姓。 在后续的追捕中,警方击毙了这名枪手。现在还不知道枪手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调查发现他前科累累,还曾经在社交媒体上贴出视频,说要炸掉整个社区。但警方当时似乎没能对这个人有更多的重视和监控。 唉,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的,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人,都不要遇到这样的飞来横祸。
2021-01-11 09:09
1.7k次浏览
2讨论

最近国内疫情也严重了,详细盘点一下各大城市的入境隔离政策,最近有回国需求的朋友注意啦!

最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因为天气越来越冷了?国内疫情本来控制得不错,结果现在各个地方都开始有病例突然冒出来,而且还不是一两个。一传二十几的超级病例都大有人在。 不过总体上看还是比美国这个弃疗状态好很多很多。如果有最近要回国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来讨论下国内各大城市的入境隔离政策哦!在这里我先帮大家盘点几个。 北京:分类实施“14+7”健康管理措施。 第一类是入境航班由海关检测发现人员、物品或环境阳性的,对同航班入境人员在14天集中观察期满后,增加7天居家或集中观察。 第二类是14天集中观察期间检测发现人员、物品或环境阳性的,对同航班入境人员在集中观察期满后,增加7天居家或集中观察。以上两类群体,在14天集中观察期满后,申请并符合居家观察条件的,闭环转运至居住地进行居家观察。不符合居家观察条件的,继续进行集中观察。 对于海关入境环节或集中观察期间检测未发现阳性的入境人员,在14天集中观察结束后,要求严格落实7天健康监测。其间不得参加各类集体活动,不聚餐、不聚集,并按社区要求报告健康状况。 上海:有条件的7+7隔离措施。 目的地为沪苏浙皖以外的入境人员,一律在上海集中隔离14天。 目的地上海:实施有条件的“7天集中+7天居家”隔离措施。 目的地苏浙皖:实施 3+11隔离转运措施;在上海集中隔离3天后,闭环转运至当地,继续集中隔离11天。即在定点隔离的第4天,由三省安排专人专车将符合转运要求的相关人员,从隔离点闭环转运至三省目的地,继续实施后续健康观察至14天期满。对于在上海期间出现异常情况的(核酸或抗体阳性、有症状的、密切接触者等),按照原有流程在上海排查诊治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 广州:就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实施全覆盖免费核酸检测。 深圳:严格落实入境人员“14+7”的21天健康管理措施 所有境外入境深圳的人员在集中隔离14天后,纳入7天社区管理。其中,所有境外入境人员在14天酒店隔离期间,分别于第1、7、14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社区管理期间,在入境后第21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累计共4次。 针对来自英国等发现新型变异病毒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在14天酒店隔离期间分别于第1、4、7、14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社区管理期间,在第21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累计共5次。 厦门:14天集中医学观察结束后,目的地为厦门的由各区卫生健康局组织进行7天监督性医学观察,并在监督性医学观察期第7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其余人员14天期满后立即离厦。 武汉: 对于在湖北入境的人员,实施“14+14”的健康管理措施。即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进行2次核酸检测和1次抗体检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满后再实施14天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进行两次核酸检测。入境人员隔离点应在隔离对象隔离期满前3天,将隔离人员相关消息通知其旅居目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以便当地落实居家医学观察。 沈阳:入境人员严格实施“14+7”天集中隔离观察,隔离期间每三天做一次核酸检测。隔离之后倡导非必要不外出。
2021-01-08 09:16
2.6k次浏览
6讨论

嫌中国传统麻将太土,就把麻将改到妈都不认得还卖三四百刀?这些人到底该不该骂?

麻将可以说是我们家喻户晓人人爱玩的经典传统游戏。麻将风从东刮到西。上个世纪传入美国,也受到了不少本地人的喜爱。虽然麻将来了美国,在玩法规则上都有一些改变,但是美国麻将牌的样子和传统的麻将并没有太大区别。 之前Tiffany也出过麻将牌,长这样。 最近有一个品牌Mahjong Line,把大家传统的麻将改成了妈都不认识的Ins风。定价325-425刀。先上几张图,给大家品品这画风。 看完是不是跟我一样地铁老头看手机脸.jpg,这是什么东西啊?这浮夸的配色,不知道是什么的图案,辣眼睛!哪还有一点麻将的神韵。看起来廉价到爆炸,竟然还卖这么贵。 这是一家来自Dallas的美国品牌,由三个白人女性创立。他们的官网之前的介绍里写着(这个介绍在被骂之后已经被替换成了她们的道歉。。。),创始人说自己非常喜欢玩麻将,但是觉得传统的麻将都是一样的设计,“did not reflect the fun”,没意思没个性,所以想自己动手设计一套,要对麻将进行“respectful refresh”。在修改之前,他们的介绍里也没有提到麻将来源于东亚。 “可不是你妈妈玩的麻将哦”,我们这是个文明游戏,“civilized game”,不知道她们的妈妈怎么看待这句话。 很多亚裔网友在看到这些麻将之后一下就炸了,不少人提到了whitewash这个词。在Twitter上有人说,这事之所以体现了文化上的漠视,是因为她们觉得有必要更新whitewash麻将,让麻将变得值得她们玩。 网友认为这是对东亚传统文化的不尊重,她们要是觉得麻将配不上她们,还是去玩别的吧。而且,用这种麻将,好像没法自摸了? 但是也有声音说,觉得这样的改动没问题,因为麻将已经全球化了。全球化的改动自然充满着挪用和清除。 目前,网站最新版的介绍已经改成了,“我们创立品牌的初衷很单纯,是想表达我们对美国麻将的热爱。美国麻将在美国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我们认识到确实没有给中国麻将传统文化足够的尊重。使用refresh这种词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伤害,对此我们深感抱歉。” 大家怎么看呢?该不该骂?
2021-01-07 09:21
1.5k次浏览
4讨论

在家宅久了怀念旅行的滋味?看看网友们住过的奇葩酒店,回忆一下你的旅行经历吧!

出门在外,呆的时间最长肯定是酒店或者Airbnb啦。估计不少人每次出门前都要精挑细选一番,选个漂亮又chill的住处,好好放松,缓解旅途的疲惫。然而,有很多时候会出现图文不符的情况,让人哭笑不得。今年疫情,大家很少出门,不知道会不会怀念曾经旅行的感觉。来看看网友们吐槽自己住过的奇葩酒店,回忆下自己的旅行经历吧! 系列一:我定的海景房 嗯没错,是真的有海景。 风景不错! 系列二:酒店的游泳池原来是这样 泳池填平放台球桌,这还挺有创意的其实。 “论拍照技术的重要性” 池中池 cool,这是泥巴浴吗 系列三:令人头秃的设计 光是看这个楼梯,我已经预见了我摔下去的结局 这个楼梯下的洗手间,可能是哈利波特的弗农姨父设计的。 这个走廊地毯很酷! 电吹风和淋浴的搭配是要人命啊! 是我太胖了,我不配 画的太逼真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镜子上要有镜子? 小空间利用典范 系列四:犯罪现场 不知道设计师们都是怎么想的 好像小推车上推了一具尸体走过 系列五:尴尬的质量 这是一个高级的喷泉式顶灯 他们说我会有一个阳台
2021-01-05 09:10
1.1k次浏览
2讨论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故调查人日记108年首次公开,更多沉船细节浮出水面

轰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具体原因众说纷纭,最近有了一点新的后续。历史学家们拿到了当时监督沉没事件调查的英国法官John Charles Bigham,又称默西勋爵的调查结果和记录。默西勋爵的家人在108年之后终于决定公开他的私人日记,里面有大量他的手书和绘制的草图,记录了他对当时泰坦尼克号沉船事故的思考,和大量沉船时的细节。 默西勋爵认为,造成1,500人死亡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船速过快,船员多次无视了冰山预警还有沉没时一直打开的防水门。他还提到了为什么当时救生艇会不足。 在日记中,他写道,至关重要的救生艇演习被取消了,这是“非常不寻常的”,所以船员在遇到事故时不知道如何应对。泰坦尼克号在冰冷的环境下全速行驶,“速度过快”而且“没有减速”。有两艘船只提醒了他们前方的水流和冰山,还画了图表。温度越来越低,都是前方有冰的证据。 默西勋爵还原了整个事故的时间线。他提到,船上的防水门本应是关闭的,但是有船员打开了一些门搬运水管,之后一直没有关上。 当天下午两点时,泰坦尼克号的公司白星航运收到了冰山预警,董事长Bruce Ismay把这个警告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没有公诸于众。 晚上11.39分,瞭望台上的水手看到了冰川并拉响警报,但是已经太晚了。当时泰坦尼克号正在以26mph的速度行驶,根本无法避开。随后它撞上了60英尺的冰山。在撞上之后船停了,但随后又以半速行驶了20英里。这导致有更多的水进入船体。 事故发生一小时后,第一艘救生艇被放到水中。当时的命令是让女士和儿童先走,但是根据默西勋爵的记载,救生艇都没有坐满,其中还有一艘救生艇的68名乘客中,有61名是男人,包括董事长Bruce Ismay。 夜里2.20分,泰坦尼克号船头沉没,船身断成两截。数百人落水,只有40人获救。而且只有两艘救生艇掉头回来救援。 事故发生后,英美分别牵头了事故调查,结果认为这是一场天灾而不是人祸。事故之后白星航运公司还可以继续正常运营。但默西勋爵显然不这么认为,他写道“有很多的疏忽和错误导致了这次事故”。
2021-01-04 09:16
1.6k次浏览
3讨论

新年倒计时啦!疫情当前,惨兮兮,看看全世界人民如何“静音”跨年

一年真快,看到朋友圈里有人转起去年这个时候中国官方关于武汉情况的通报,才真切体会到,距离噩梦的起点,确实过去一年了。以后的历史书遇到2020,可能一章都塞不下。 但不管怎么样,都是时候说再见啦! 新年倒计时!很多地区已经先一步跨过20进入21,可是这个新年有些不一样,疫情的阴影挥之不去,不少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都没了…… 墨尔本和悉尼: 墨尔本的烟火表演取消了,但是距前线同学发来朋友圈,看到大家自发放起了烟花,可以以假乱真了。悉尼的新年表演还在继续,但是对人群聚集和流动有了更多限制。 新加坡: 著名的Marina Bay亮起了灯光秀,但是看起来不怎么盛大的样子嘛 香港: 维港的烟花又一次取消。去年是因为安全原因,今年是疫情,好惨。 韩国: 持续了67年的传统敲钟活动因为疫情取消,不过还可以在线看。韩国人民喜欢到江陵市的海滩看第一缕朝阳,如今这些海滩也被封闭了。 东京: 首相敦促大家安静过年别聚集。以往天皇会站在窗口向广场上的人群挥手致意,今年也改为网上视频庆祝。 伦敦: 虽然烟花活动取消了,但是自从17年就没有响过的大本钟,今年会重启,在午夜敲击12下。 德国: 烟花活动取消了。比澳大利亚等地更狠的是,政府直接禁止商贩售卖烟花。 罗马: 烟花秀正常进行。新年音乐会将会进行在线直播。 荷兰: 将传统在阿姆斯特丹公园举行的烟花秀转移到体育场。听起来还不错?不不不,烟火将用电子烟火代替,而且不允许观众入场。 法国: 内政部长宣布,将有额外10万名警官将会在新年夜执勤,确保晚上7点开始宵禁,没有任何十人以上的聚集。 看来各国政府为了防止人群聚集真是煞费苦心。不过不用出门人挤人凑热闹,在家里和亲人爱人坐下来,做一桌好菜,吃吃喝喝,平稳跨年,对于2020来说,就已经针不戳了!
2020-12-31 09:14
1.0k次浏览
2讨论

太真实了!看看这些年轻一代和上一代人的区别,好笑又扎心!

时间不等人,今年转眼过去,我们在21世纪20年代越走越远。曾经8090后是叛逆和年轻的象征,今天也都已经步入中年,成家立业。但是代际之间的文化差异一直存在,来看看网友枚举的这些真实好笑又扎心的老一辈和年轻一辈之间的差别吧。看后你会觉得,可是太真实了! 1. 接电话 老一辈: 手机铃声设置成最大音量,响足一分钟后才听到接起来。 新一辈: 根本不知道自己手机铃声是什么,因为很多年前就已经设成震动静音,再也没换过。他们做好准备面对一切,但就除了接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 2. 出门旅游发朋友圈 老一辈: 在手机里选一张以前拍的好看的风景照片发出来,然后说“太美了!”、“这就是生活!” 新一辈: 每年结束之前都去度假,担心假期不用的话过了年就没了。但是也会很抓狂,害怕自己消失太久,老板会发现其实公司不需要他们。 3. 对手机和社交媒体的态度 老一辈: 一边冲孩子们大吼说你们天天看太多手机,另一边自己抱着手机玩的不亦乐乎。 新一辈: 察觉到网上正在传播一些滑稽的谣言,赶紧打电话给父母告诉他们别信。 老一辈: 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寻找丢失宠物的告示,哪怕这些宠物丢失的地方离他们有200里远。 新一辈: 在同一时间和同一个人,在不同平台上聊不同的天。 老一辈: 如果在没有小辈帮忙的情况下就搞定了自己的电子设备,会希望之后还有这种好运气。 新一辈: 年轻人觉得每个35岁以上的人都认为我们对电子设备无所不知。 4. 对消费的态度 老一辈: 拥有一柜子没人用的昂贵瓷器,还抱怨在电子设备上花了太多钱。 新一辈: 尝试问周围人有没有搬家公司推荐,然后发现周围朋友根本就没有买过值得搬去另一个城市的家具。 老一辈: 后备箱里塞满了能坐下所有街坊的折叠椅。 新一辈: 家里有26个马克杯,却没有一个玻璃杯或者茶杯。 5. 工作就业 老一辈: 在55岁就可以退休了,然后整天看电视不用做别的 新一辈: 每天都在疯狂找工作,然后发现没有工作能够给足够的薪水支撑开销。就算有的话,条件都是至少5年以上的经验。
2020-12-30 09:02
1.4k次浏览
3讨论

校园惨案再现,广东一男生向女生泼硫酸,三人受伤!为什么会这样?

就在前天,中国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一名男生,带着硫酸冲进教室,将硫酸兜头倒在了前排几个女生身上,造成了三人受伤。根据医院的回应,其中一名女生脸部和眼角膜严重损伤,另外两人脸部和手部烧伤。医生还说伤者情况很严重,可能会毁容留疤。 根据一些爆料的聊天记录,“脸基本全没了”、“眼睛融掉了”,可以看出当时的场景非常恐怖。 目前伤人男生已经被抓,警方正在调查中,伤人动机还没有查明。可怜几个正在花季的姑娘,遇到这种事,不知道以后要多久才能走出这事的阴影。想一想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也爱美,说不定之前还买了不少化妆品,期待自己漂亮的样子,这样一想就觉得更加心痛。 在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如果真的沾到了硫酸,一定要马上用大量的水冲洗,水越多越好。教科书里说要先用软布擦去硫酸,防止硫酸遇水放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去找软布。 被硫酸泼过可能不仅是毁容,更有可能伤及人命。这些年泼硫酸的事件已经不新鲜了,在网上一搜就有许多受害者,他们的照片真是触目惊心。越看越觉得这世界太可怕,恶魔在身边。
2020-12-29 09:10
1.1k次浏览